1、好太太:深耕晾晒领域,智能家居锐意进取
1.1、营收增长稳健,盈利能力改善
(资料图片)
晾晒龙头持续深耕,盈利能力改善。公司为晾晒行业龙头,主要产品为晾衣架和智能晾 衣机,公司持续夯实产品、渠道、品牌建设,2017-2021 年营收/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 为 6.4%/9.9%,其中 2019 年房地产政策收紧行业遇冷,2020 年宏观环境波动,经营承 压。2021 年宏观环境好转,公司深化渠道变革,收入、利润均实现增长。2022 年公司 实现营收 13.82 亿元(同比-3.1%),归母净利润 2.19 亿元(同比-27.2%),主要系经营 环境影响、新工厂投产增加折旧及摊销费用、理财亏损。2023Q1 公司实现收入 2.76 亿 元(同比+13.3%),归母净利润 0.48 亿元(同比+6.6%),伴随地产支持政策显效、经 营环境好转,公司加速扩张,业绩显著改善。
持续优化供应链&升级产品,市场竞争力保持领先。智能家居、晾衣架原材料成本在总 成本中占比约 80%,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毛利率影响较大。公司发利用自身规模优势,通 过供应链一体化、供应商寻源优化、集中议价及采购等措施有限控制成本,未大幅提价 转移成本压力,保证市场竞争力领先。此外,2022H2 原材料价格逐步回落,铝合金、 铝、锌、铁、ABS 塑料价格距 2021 年高点分别下降-17.7%、-21.8%、-11.1%、-15.9%、 -29.7%,同时公司智能晾衣机聚焦中高端价格带、提价升级,2022 年智能晾衣机单位 售价、材料成本变动分别为+5.5%、-0.9%,毛利率为 48.3%(同比+2.2pct);晾衣架 单位售价、材料成本变动分别为-4.9%、-0.6%,毛利率为 37.4%(-4.9pct),总体毛利 率 46.4%(同比+1.3pct)。
加大推广力度&新厂投产,费用率略有提升。公司加大品牌投放、广告宣传、电商平台 推广力度,2022 年电商平台佣金及推广费、广告费分别同比提升 30%、81%,销售费 用率提升4.41pct。2022年新厂投产,职工薪酬、折旧摊销费用分别同比提升25%、28%, 管理费用率提升 0.96pct。
1.2、结构升级支撑增长,线下渠道弹性可期
产品结构优化,智能产品占比提升至 80%以上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智能家居产品、晾衣 架,公司持续推动传统晾晒产品向智能晾晒产品升级,2017-2022 年智能家居产品营收 CAGR 为 16.7%,销量/均价 CAGR 分别为 14.2%/2.1%,其中 2019 年房地产政策收紧 行业遇冷,2020 年、2022 年宏观环境波动,智能晾衣机销量有所下滑;公司聚焦中高 端价格带,迭代升级,均价稳步提升。2017-2022 年晾衣架营收 CAGR 为-17.4%,销量 /均价 CAGR 分别为-19.6%/2.8%,晾衣架销量下滑主要由于公司产品结构升级、线下渠 道变革以及宏观环境波动影响,公司晾衣架品牌力较强,具有一定提价能力。
线上渠道高增,线下渠道改革红利显现。线上渠道:公司夯实天猫、京东等传统电商渠 道的同时,大力拓展抖音等直播电商渠道,线上渠道维持高增,2017-2022 年线上渠道 营收 CAGR 为 35.1%,营收占比从 16.8%提升至 61.0%。线下渠道:2017-2022 年线下 渠道营收 CAGR 为-10.6%,其中 2019 年公司进行线下渠道变革,2020 年、2022 年宏 观环境影响市场动销,伴随市场经营情况好转,渠道改革成效显现,线下渠道有望释放 扩张红利。
1.3、发力布局智能生态,股权结构集中
晾晒龙头,延展布局智能生态。公司成立于 1999 年,深耕晾晒领域,逐步成长为领导 品牌。公司以智能晾晒和智能门锁为核心品类,逐步拓展全屋织物智能护理、智能看护、 智能健康生活、智能光感等业务板块。主要发展历程如下: (1)品牌初创,确立晾晒主业(1999-2009):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从事传统晾衣架业 务,借助央视广告投放,初步确立品牌知名度,2004 年发布智能晾衣机,推动晾晒行业 智能化发展。2006 年公司荣获“中国晾衣架行业标志性品牌”称号,品牌力初步确立。 2007 年公司工业园投入使用,实现规模生产。
(2)产品&渠道快速扩张,品牌领导(2009-2016):产品:公司强化产品研发,2014 年推出声控晾衣机,持续拓展产品功能;渠道:2010、2013 年公司先后入驻淘宝、京 东,率先布局线上渠道。2011 年公司开始建立品牌专卖店、售后服务中心,进入沃尔玛, 逐步完善线下渠道布局。品牌:2011 年公司在央视投放全年电视广告,扩大品牌知名度, 2015 年举办首届“中华晒衣节”,强化晾晒文化内涵,荣获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500 强, 确定了行业领导品牌地位。
(3)渠道变革,产品扩张,发力智能生态(2016 至今):渠道:2019 年公司进行零售 模式变革、拓展工程渠道,2021 年进一步实施省运营平台模式,激发线下渠道活力。产 品:2018 年公司推出第一款智能锁,2019 年推行“两纵一横”战略,2022 年提出聚焦 全屋织物智能护理、智能看护、智能健康生活、智能光感等板块,发力智能生态业务。
股权结构集中,管理团队经验丰富。公司由沈汉标、王妙玉夫妻创立,其中沈汉标担任 董事长,持股 54.21%,王妙玉担任总经理,持股 28.97%,二者合计持股 83.18%,为 公司实控人,股权集中,决策高效。创始人夫妇及高管人员在相关行业深耕多年,具有 丰富的管理、运营经验,助力公司稳定发展。
2、智能晾衣机市场空间广阔,竞争格局清晰
2.1、地产回暖叠加渗透率提升,驱动行业增长
地产回暖叠加经营环境好转,新房装修需求逐步回暖。住宅建设周期一般为 2-3 年, 2013-2019 年当年竣工面积/3 年前新开工比例维持在 55%-60%,2020-2022 年分别下 降至 51.5%、47.6%、37.3%。“伴随“金融支持 16 条”、民企债券融资延期并扩容、优 化房企股权融资 5 项措施等“三支箭”政策落地,各地保交楼政策推进,叠加市场经营 环境好转,住宅竣工面积累计增速转正(2023 年 1-3 月达到 16.8%),新房装修需求有 望回暖。存量房需求有望逐步释放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 2020 年,10 年房龄以上家 庭户占比 63.3%,且一二线城市中老旧小区占比达到 40%左右。按照住建部标准,全国 需改造的老旧小区达到 17 万个,涉及面积 40 亿平米,存量改造需求有望逐步释放。
受益于渗透率稳定提升,市场有望维持较快增长。根据创新扩散理论,渗透率快速提升 临界点在于使用人群从早期采用者过渡到早期大众。根据 CSHIA Resarch 数据,我国智 能晾衣机渗透率不足 7%(日韩渗透率约为 40%),主要消费者为潮湿地区一二线城市 年轻群体。伴随智能晾衣机技术成熟解决消费痛点、价格带下移、口碑传播&厂商加大 营销,消费体验、性价比以及消费认知度提升,渗透率有望实现较快增长。
具体来看,核心驱动因素如下: (1)技术创新,消费痛点逐步优化。传统晾晒具有干衣效率低、阴雨潮湿容易滋生细 菌,以及取衣不方便、晾晒空间不足、承重不强等两大类痛点。伴随技术创新,智能晾 衣机功能不断拓展,在超重承载、自动升降、伸缩、照明、遇阻即停等基础功能之上, 推出风干、烘干、杀菌消毒等附加功能。除此之外,智能晾衣机还具有语音控制、远程 遥控、智能家居联动等功能。目前智能晾衣机在控制稳定性、场景联控稳定性、干衣及 杀菌效果上仍有待提高,企业也在重点攻克这些难点,提升消费体验。
(2)价格带下移,消费门槛降低。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,2021 年线上智能晾衣机主要 价格区间为 800-1000 元、1000-1500 元,分别占比 28%、35%,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 感。1000 以下智能晾衣机以自动升降伸缩、遇阻急停等功能为主,1000-2000 元智能晾 衣机还具备声控、烘干等功能,2000 元以上智能晾衣机具有杀菌消毒、人机交互、物联 网等功能。伴随技术成熟,智能晾衣机价格带逐步下降,2021 年线上/线下均价分别为 1100 元、1600 元(2019-2021 年 CAGR 分别为-6.6%、-4.1%),消费门槛降低。
(3)精装修比例&智能晾衣机配置率提升加速渗透率提升。2016-2019 年精装修开盘套 数 CAGR 达到 41.2%,2020 年受经营环境影响、同比下降 0.2%;2021H2 由于地产商 资金受限、部分地产商对部分项目实行折扣降价、主动减配精装修配置推动毛坯项目,精装修项目开盘套数下滑,2021/2022 年分别同比下降-12.2%、-49.0%。2022 年 1-8 月我国精装修比例为 40.4%,距离北美、日本 80%-90%仍有较大差距,各城市对精装 修比例有一定要求,后续有望逐步恢复增长。2017 年智能晾衣机进入房地产精装修市场, 2021.1-2 精装修住宅市场配套 2.3 万套,同比增长 136.3%,在精装修住宅中配置率提 升至 8.3%,后续仍有望快速提升。
(4)智能单品快速增长,边缘计算促进互联互通。伴随技术进步,智能门锁、安防摄 像头、扫地机、智能照明等智能单品增多,智能家居向互联互通阶段过渡,但是因为云 平台外网远程控制存在实时性差、网络不稳定、云端隐私泄露、不同生态难以兼容等问 题,发展进程受阻。边缘计算就近提供网络、计算、存储等资源服务,在本地范围内搭 建管理系统,实现本地化管理,解决诸多痛点:①数据存储在本地边缘网关上,确保隐 私安全;②缩短传输链条,节省带宽资源,降低请求响应时间;③通过边缘网关连接不 同网络协议设备,解决兼容性问题。边缘计算有望促进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发展,进而提 高智能晾衣机等单品的需求。
行业空间测算:我们预计 2030 年智能晾衣机市场规模达到 112 亿元(2021-2030 年 CAGR 为 11.1%)。假设如下: (1)新房需求户数:假设新房销售到竣工周期为 2 年,地产支持政策显效以及积压需 求释放,催化地产销售回暖,2023 年 1~3 月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1.4%,低基数效应 下,预计全年增速为 5%;考虑到房企信用风险仍存,人口增速趋缓住房总需求下行, 预计增速维持在-2%;根据贝壳研究院测算(参考日本改善需求),人均住房面积每年提 升 0.7 平方米,预计单套住房面积每年提升 2.1 平方米(按每套房 3 人);
(2)二手房需求户数: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,2021 年二手房交易量 393 万套,根据贝 壳研究院测算,2021-2025 年/2026-2030 年二手房交易面积分别为 16 亿平米/19 亿平 米,假设二手房交易面积呈现逐年递增趋势,且单套面积维持不变(根据贝壳研究院、 证券时报数据,二手房交易套均面积变化不大,且我国二手房交易满足学区房等特殊需 要),计算出每年二手房需求户数; (3)存量房翻新需求户数: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以及人口普查年鉴数据,推测出 2000 年以前存量房套数以及 2000-2020 年每年新增住宅套数,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,存量房 翻新周期为 10 年,推测出每年翻新存量房套数;
(4)渗透率:根据 CSHIA 数据,2021 年-2024 年我国智能晾衣机渗透率从不足 7%提 升至 10%,我们假设 2021 年为 6.8%,预计后续每年逐步提升 1.2-1.6pct;其中,根据 奥维云网,2021 年我国智能晾衣机新房渗透率为 8.3%,预计后续每年提升 1-2pct;据 此可计算出存量房+二手房中智能晾衣机渗透率及销量; (5)单价:根据 CSHIA 销量、销售额数据,计算得 2021 年智能晾衣机零售价均值为 1450 元,伴随技术成熟,价格带下移,预计每年维持-1%增速。
2.2、头部阵营明确,角逐核心竞争要素
头部阵营明确,格局较为清晰。伴随智能晾衣机行业快速发展,传统晾衣架企业转型, 五金、照明、卫浴和家电等行业龙头跨界布局,市场参与者众多,但头部阵营明确,根 据我们测算好太太 2021 年市占率(按销量计)约为 32%。
好太太线上平台市场份额遥遥领先。京东:2022 年 CR3 为 81.4%,其中好太太官方旗 舰店智能晾衣机产品 67 款,均价 2096 元,销售额占比为 54.9%;小米、京东京造官方 旗舰店分别有 4 款、3 款智能晾衣机产品,均价 800-900 元,定位中低端,以价换量, 销售额占比分别为 20.4%、6.0%。天猫:2022 年 CR3 为 60%,其中好太太官方旗舰 店粉丝数量 123 万(远高于金贵人 2.6 万、四季沐歌 8.3 万),智能晾衣机产品 35 款, 均价 1797 元,销售额占比为 35.4%;金贵夫人、四季沐歌均价分别为 1296 元、1153 元,销售额占比分别为 12.7%、11.9%,其他品牌占比不足 10%。
竞争纬度综合,先发龙头有望保持优势。产品:相比于传统晾衣架,消费者对智能晾衣 机的需求更加多元化,具有强大研发能力和敏锐消费者洞察力的企业更能获得消费者青 睐,此外供应链能力有望保持产品价格优势;根据沙利文数据,产品工艺在消费者选品 考量因素中占比 35%,而价格仅占比 15%。渠道:智能晾晒产品消费区域性、售后服 务多等特点决定企业具备较强的线下销售网络(占比 70%),同时伴随 80、90 后成为主 流消费群体,线上、工程&家装等渠道占比快速提高,2021 年销售占比分别达到 30%, 10%。品牌:由于智能晾衣机是客单价较高耐用品,消费者决策时更青睐具备专业品牌 的企业,品牌在消费者选品考量因素中占比 30%。
3、好太太:晾晒龙头持续精进,竞争壁垒强化
3.1、产品力突出,产能释放支撑增长
强大研发能力+敏锐消费洞察力,打造领先产品力。公司重视技术创新,持续加大研发 投入,2016-2021 年研发支出 CAGR 为 12%,截至 2022H1 专利数量达到 1268 项,远 超第二名,技术储备丰富。公司借助全渠道销售网络,洞察消费需求,持续升级产品, 比如针对机身厚度影响开窗、智能语音单一等问题,推出了超薄款、多种语音控制产品。
产销高位,产能快速扩张。公司采用“以销定产”生产模式,智能家居产品、晾衣架的 产销率维持在 90%以上;伴随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扩大,智能家居等产品产能利用率已超 100%,公司采用自主生产为主,委托加工为辅的方式缓解产能压力。2017 年公司 IPO 募投 2.71 亿元,用于智能家居生产基地建设,达产后新增智能晾衣机产能 160 万套/年、 智能家居电器产能 140 万套/年,同时提高产业链自制比例,供应链快速强化。
供应链优化,降本增效。公司与二级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,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, 同时通过数字化驱动供应链,提升整体运营效率,深化精益生产,实现降本增效。 2018-2022 年公司人均创收从 105.9 万元提升至 112.1 万元,2018-2021 年人均创利从 21.1 万元提升至 24.2 万元;2022 年人均创利大幅下滑主要由于经营环境影响销售、新 工厂投产增加折旧摊销费用、存在理财亏损。新工厂全面升级数字化,包括数据治理、 拉通业务中台、布局从 BI 到 AI 的数智经营,实现系统与设备间互联互通,有望进一步 提升生产交付能力和人均效能。
3.2、多渠道布局,完善售后服务体系
全渠道布局,建立竞争优势。线下渠道是产品展示和销售的重要场景,公司通过长期积 累,建立庞大的线下经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,近年来强化线上渠道,拓展工程渠道, 形成立体销售网络。其他智能晾衣机品牌多以线上或线下单一渠道为主,公司全渠道布 局,发挥协同作用,竞争优势显著。
线下:渠道变革,线下成长逻辑更为通畅。晾晒行业具有低频、消费区域性、需专业安 装服务等特点,公司采取经销为主、直销为辅的销售方式,提高渠道覆盖广度深度,截 至 2019 年末,经销商超 850 家,专卖店超 2400 家,终端销售网点超 3 万家。伴随业务 规模化发展,公司进行渠道变革,巩固竞争优势。2019 年公司推动数字化重塑全价值链, 推进扁平化变革,建立分仓实现统仓统配、和第三方平台合作升级服务体验,经销商数 量从 2020 年初 850 多家提升至 2020Q3 的 1800 多家,服务商数量从 2020Q2 的 30 多 家提升至 2020Q3 的 110 多家。2021 年公司推出省运营平台,赋能经销商、零售网点, 提高管理效率,加速网点布局、渠道下沉。
线上:先发布局,领先优势显著。公司 2010 年布局线上渠道,陆续入驻天猫、京东、 亚马逊、1 号店等电商平台,近年来得益于公司仓储体系建立、售后服务完善、线上交 易提高等因素,线上渠道快速发展。2022 年公司天猫、京东平台智能晾衣机销售份额分 别为 35.4%、54.9%,遥遥领先于第二名(12.7%、20.4%);2022 年公司京东、天猫 智能晾衣机平均单价分别为 2096 元、1797 元,约为京东天猫平台智能晾衣机平均单价 的 1.4 倍、1.3 倍,品牌力和产品力凸显。
工程渠道:龙头地位强化,优质客户矩阵初步形成。地产商对供应商要求较为严格,小 品牌难以进入房地产企业集采序列,公司凭借品牌、产品、资金、规模、渠道等方面优 势,大力拓展工程渠道,2019 年累计开发新战略客户 17 家,与碧桂园、万科、融创、 恒大、保利、绿城等知名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关系。2021 年公司晾衣机独家中标杭州 2022 年亚运村项目,独家中标上海绿地黄浦湾超豪宅。
售后服务体系:着手搭建自有服务商,提升消费体验。智能晾衣机交付需要安装服务, 目前主要由经销商负责,公司尝试搭建自有服务体系,实现降本增效,提升服务体验: (1)依托行业地位优势,设立行业首家商学院,自内而外推行行业标准体系;(2)对 公司员工、经销商、安装服务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;(3)设立专业的售后服务管理 部门,开通 400 服务热线。
3.3、全渠道精准营销,品牌力领先
打造晾晒品牌,强化消费者心智。公司深耕晾晒领域,强化晾晒文化与品牌内涵关联性, 连续举办八届中华晒衣节、六届 920 好太太节,邀请林心如、刘涛等明星代言,联合抖 inCity、中国人的家等大型文化 IP,强化消费者心智。2015-2022 年公司连续八年荣登 《中国品牌价值 500 强》榜单,2022 年品牌价值达到 216.83 亿元。根据艾瑞咨询数据, 2021 年一线/新一线/二线城市好太太品牌认知度/购买率分别为 72.8%/38.5%,远高于 第二名(54.2%/15.0%),2022 年好太太品牌认知度/购买率进一步提升至 73.1%/40.2%。
洞察消费需求,精准匹配营销。公司捕捉消费痛点,产品设计过程中放大消费者关注点, 比如推出超薄款产品、具有杀菌功能产品等,借助场景种草推广。一方面在抖音、小红 书等媒体平台,公司通过达人推广、内容植入、家装设计等方式向消费者竞争传递产品 或服务信息;另一方面发展品牌直营专卖店、升级经销商终端门店,打造生活化场景, 引发消费者生活共鸣。
4、切入智能门锁赛道,打造第二增长曲线
4.1、行业竞争激烈,竞争格局未定
智能门锁销售规模快速增长,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。根据智研咨询&建博云网数据, 2017-2021 年我国智能门锁销售量从 800 万套提升至 1675 万套(2017-2021 年 CAGR 为 20.6%),智能门锁渗透率从 2%提升至 13%,但距离欧美 60%,日本 70%仍有提升 空间。
行业空间测算:我们预计 2030 年智能门锁市场规模达到 263 亿元(2021-2030 年 CAGR 为 11.0%)。假设如下: (1)新房需求户数:假设新房销售到竣工周期为 2 年,地产支持政策显效以及积压需 求释放,催化地产销售回暖,2023 年 1~3 月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1.4%,低基数效应 下,预计全年增速为 5%;考虑到房企信用风险仍存,人口增速趋缓住房总需求下行, 预计增速维持在-2%;根据贝壳研究院测算(参考日本改善需求),人均住房面积每年提 升 0.7 平方米,预计单套住房面积每年提升 2.1 平方米(按每套房 3 人); (2)精装房&毛坯房需求户数:根据奥维云网数据,2021-2022 年精装房比例分别为 37.1%、40.1%,我们预计后续每年提升 1-1.5pct,据此可计算得毛坯房套数;
(3)二手房需求户数: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,2021 年二手房交易量 393 万套,根据贝 壳研究院测算,2021-2025 年/2026-2030 年二手房交易面积分别为 16 亿平米/19 亿平 米,假设二手房交易面积呈现逐年递增趋势,且单套面积维持不变(根据贝壳研究院、 证券时报数据,二手房交易套均面积变化不大,且我国二手房交易满足学区房等特殊需 要),计算出每年二手房需求户数; (4)存量房翻新需求户数: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以及人口普查年鉴数据,推测出 2000 年以前存量房套数以及 2000-2020 年每年新增住宅套数,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,存量房 翻新周期为 10 年,推测出每年翻新存量房套数;
(5)B2C 长短租公寓存量需求户数:根据鲸准洞见、头豹研究院数据,B2C 长短租公 寓分为大 B/小 B 品牌,2018 年大 B 品牌公寓 600 万套,小 B 品牌公寓 2400 万套,预 计大 B 品牌维持 20%-25%增速,小 B 品牌公寓数量不变; (6)每户智能门锁配套数:根据鲸准洞见数据,2018 年家庭住房/租赁房每户分别配置 1/2 套智能门锁,预计伴随智能门锁普及,租赁房每套配置 3 套智能门锁; (7)渗透率:①家庭住房渗透率:根据 CSHIA 数据,家庭住房 2021 年智能锁渗透率为 13%(同比+5pct),预计后续每年提升 4-5pct,其中精装房渗透率:根据奥维云网数 据,2021-2022 年分别为 74.1%、79.2%,预计后续每年提升 2pct;据此可计算出毛坯 房+二手房+存量房翻新需求户数中智能门锁渗透率及销量。②公寓渗透率:根据鲸准洞 见数据,2018 年 B2C 长短租公寓中智能门锁渗透率为 10%,预计后续每年提升 2-5pct;
(8)单价:根据建博云网数据,2021 年家庭住房智能门锁主流零售价中值为 1250 元, 根据明源地产研究院数据,2021 年公寓智能门锁零售价中值为 400 元,伴随技术迭代 成熟且精装修渗透率提升,预计后续价格每年增速为-5%。
价格竞争激烈,行业洗牌仍在早期。根据建博云网数据,2018-2021 年智能门锁主流价 格区间快速下降,2021 年跌至 1000-1500 元。根据制锁行业信息中心市场调研数据, 2021-2022 年智能门锁品牌数量小幅下降,但仍然接近 3000 个,行业洗牌仍在早期。
渠道优势品牌分化,竞争格局未定。根据建博云网数据,2021 年零售、线上、地产智能 门锁销量占比分别为 50.0%、25.4%、24.6%。其中,线上渠道,小米市占率第一,但 市占率快速下降(2020 年 37.4%,2021 年 23.6%);地产工程渠道,凯迪仕、坚朗海 贝斯较为稳定,其他品牌变动较大,2021.1-7TOP3-5 品牌未进入 2022 年 TOP5;线下 零售渠道,由于消费区域性,格局较为分散。智能门锁市场格局尚未明确,考虑到智能 门锁对安全性、售后服务及时性要求较高,具有强大供应链能力、研发能力和售后服务 力企业有望逐步确立领先地位。
4.2、发挥协同作用,抢占智能锁市场
技术储备完善,产品竞争力领先。公司技术团队经过三年研发,推出行业领先的全自动 电子锁体:(1)锁舌的侧向静压力耐受达到 10000N,比行业标准高出 1.67 倍;(2)锁 体经过 20 万次寿命测试后仍可正常使用,是行业标准的 2 倍;(3)锁体噪声低至 69db。 此外,公司在生物识别算法、物联网平台、机械结构研究等方面技术领先,保证智能锁 持续竞争力。2022 年天猫平台智能锁销售额为 439 万元(-72.1%),均价 1800-2300 元,稳中略升,产品力凸显。
复用完善的供应链、渠道、售后服务体系,市场份额有望提升。智能门锁与智能晾衣机 供应链相通、产线周期类似,可以发挥供应链优势、快速调配产线。大多数锁企经销商 难以覆盖全国范围,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;公司长期深耕晾晒行业,具备线上、线下、 地产工程全渠道协同营销、销售能力、服务能力,有望发挥协同作用,抢占市场份额。
5、盈利预测
(1)智能家居产品:量:2017-2022 年智能家居产品销量 CAGR 为 14.2%,2022 年受 宏观环境波动以及线下渠道主动变革影响,销量略有下滑。伴随经营环境好转,省运营 平台赋能,公司加速专卖店、网点拓展,线下渠道提速,线上渠道保持较快增长,工程 渠道订单逐步落地,预计 2023-2025 年销量增速分别为 24.9%、18.9%、16.7%。价: 公司明确智能晾衣机定位,聚焦中高端价格带,升级迭代提价,2017-2022 年智能家居 产品均价 CAGR 为 2.1%,预计 2023-2025 年均价增速分别为 0.9%、1.2%、1.2%。 2023-2025 年智能家居产品实现营收 14.3 亿元、17.2 亿元、20.3 亿元,同比增长 26.0%、 20.3%、18.2%,2023-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48.7%、49.0%、49.1%。
(2)晾衣架产品:量:晾衣架以线下渠道为主,2018-2022 年受产品结构升级、线下 渠道变革、以及宏观环境波动影响,增速为负。伴随经营环境好转,公司重新布局线下 网点,同时加速下沉市场拓展,预计 2023-2025 年销量增速分别为 16.3%、9.8%、8.8%。 价:公司作为晾衣架龙头,品牌力突出,2017-2022 年晾衣架均价 CAGR 为 2.8%,预 计 2023-2025 年晾衣架均价增速分别为 1.5%、0.6%、0.4%。2023-2025 年晾衣架产 品实现营收 2.5 亿元、2.8 亿元、3.0 亿元,同比增长 18.1%、10.5%、9.2%,2023-2025 年毛利率分别为 38.0%、38.5%、39.0%。
(3)费用率:销售费用率:公司加大营销及线上推广力度,2022 年电商平台佣金及推 广费、广告费分别同比提升 30%、81%,销售费用率提升,预计公司后续维持营销及推 广力度,但伴随智能晾衣机认知度提升,公司品牌效应凸显,预计费用投产比提升,销 售费用率略有下降,预计 2023-2025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19.0%、19.0%、18.9%;管 理费用率:2022H2 新工厂投产,职工薪酬、折旧摊销费用分别同比提升 25%、28%, 预计 2023H1 同比仍有较大幅度提升,管理费用率提高,后续伴随规模效应以及数字化 驱动提升效率,管理费用率下降,2023-2025 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5.8%、5.6%、5.3%; 研发费用率、管理费用率:研发费用率、财务费用率保持平稳。
(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。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请参阅报告原文。)